“
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要做深做实,还要做广做活。
”
十大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即将成立一周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十大双跨平台的一举一动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们是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基准,代表了国内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水平。
但这个基准能否永远站立还有待说。3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通知》,提出提高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能力,选择10个跨行业、跨领域平台;7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0年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工作计划》,提出2020年11月完成10个跨行业、跨领域平台选拔和50个重点行业/区域平台开发工作任务。
由此可见,国家十大双跨平台的选择是一年一度的。坐在国家双跨平台的宝座上并不意味着你是常胜将军。那么,经过一年的探索、发展和经验积累,十大双跨平台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跨怎么样?成绩单是喜是忧?挑战是什么?
双跨整体成绩喜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组数据。截至今年6月,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600多个,行业和地区影响力超过70个,连接工业设备4000万台(套)APP平台服务业企业近40万家,超过25万家。
去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表示,有50多个平台具有一定的行业区域影响力,重点平台平均设备连接65万台(套)APP数量接近1650个。
不到一年,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工业设备连接数量、工业APP数据翻了几番后,中国的工业规模相对较大,拥有世界上所有的工业类别,为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自然的试验田。总的来说,平台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成绩斐然,而作为国家级十大双跨平台,取得成绩更是喜人。
近日,中国信息技术研究两个现代化一体化与智能制造研究部副主任田洪川在接受《通信产业报》采访时表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十大双跨平台已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突破和应用赋能的标杆,有效推动了平台的创新发展。
特别是在平台技术突破方面,过去一年,十大双跨平台积极与新兴前沿技术融合创新发展,培育形成平台 5G”“平台 AI平台 区块链等一批创新解决方案,尤其是今年5G规模建设的第一年,5G海尔、徐工信息、东方国信、浪潮、华为等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加快。
同时,双跨平台还突破了设备接入、协议分析、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开发等大量平台创新技术,培育了云仿真设计、设备预测性维护、产品质量追溯、网络协同制造、智能产品运维、大规模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十大双跨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量已超过800万台/套,工业设备连接数量已超过800万台/套APP达到5万个、工业模型数量1.7可见国内平台关键数据中双跨平台的比例还是很大的。
在应用授权方面,十大双跨平台的注册用户平均达到140万,服务工业企业8万多家,涵盖钢铁、石化、能源、电力等10多个重点行业。像海尔一样CO ** OPlat培育陶瓷、房车、农业等15个产业生态;东方国信Cloudiip平台涵盖钢铁、能源、高铁、汽车、化工、通用、专用设备等29个工业类别。
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只赋予了部分解决方案的行业应用,为工业企业提高质量、成本和效率带来了260亿元的经济效益。预计三年内将创造4300亿元的经济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广泛、更深入地发展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企业增加了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投融资,如卡奥斯CO ** OPlat完成A轮融资9.5徐工汉云完成1亿元A融资3亿元,东方国信融资18亿元,工业富联投资5.6鼎捷软件等。亿战略投资。
标杆国际平台仍存在差距
虽然经过一年的发展,双跨平台的整体表现良好,但从现象的本质来看,平台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与国际一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与更好地实现不同行业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特别是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55%以上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设备数字化改造。此外,行业整体数字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50%以上的制造企业数字化仍处于单点试验和局部推广阶段。一些中小企业发展广泛,利润率低,无法承受数字化转型和新技术应用的高成本,导致数字化转型缺乏动力。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平台的发展进程。
田洪川告诉记者,与国际工业平台巨头相比,一是平台核心能力差距,双跨平台设备接入、机制模型沉淀、数据建模分析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综合集成解决方案或工业应用软件开发能力不足,特别是在为行业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于高价值解决方案建设将无力。
二是平台运营模式需要改进,双跨平台着陆过程中,一般平台服务与个性化用户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用户企业需求往往具有较强的定制属性,平台企业项目服务需要更高的时间人力投资,平台企业面临项目服务与平台运营的矛盾,运营推广模式仍需要不断探索。
三是平台开放生态聚合能力不足,双跨平台开发生态不完善,高校、科研机构、中小型解决方案提供商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协调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共享机制不完善,限制了双跨平台自身生态能力的培养。
考虑到平台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田洪川告诉记者,工业互联网平台既要做深做实,又要做广做活。
双跨平台需要在行业内进行深度培育,实现原有的知识储备和应用创新。同时,垂直行业平台需要扩大应用领域和服务对象。在赋予大型制造企业权力的同时,还应在平台上广泛聚集一批中小型解决方案提供商,实现平台的创新发展。
在此背景下,田洪川认为,双跨平台的发展是鼓励平台企业兼顾深度和广度的扩展,兼顾大、中、小企业的授权,通过基准示范推动更多主体参与平台建设,促进平台发展。
田洪川表示,在十大双跨平台的示范带动下,基本形成了多层次、系统的平台体系。一是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在石化、炼焦、船舶、机械等行业培育数十个重点行业平台;二是通过落户重点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培育一批支持地方产业转型创新的特定区域平台;三是与中小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构建大中小企业综合发展的平台生态系统。
最后,鉴于今年双跨平台的选择,田洪川认为,只要满足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能力要求,在解决方案创新和产业实施方面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就可以考虑申请双跨平台。
更多内容见8月24日出版的第30期《通信产业报》专题策划:《乘风破浪:工业互联网十大双跨平台一年》。
同时,他还告诉记者,与一年前相比,双跨概念的定义更加明确和具体,一是行业指令更加明确,考虑在国家统计局制造类别划分的基础上,选择具有突出行业特点的分类方法,重点关注石化、钢铁、冶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机械设备、汽车、电子、轻工业等行业类别;二是领域定义更具体,是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仓储物流、运维服务、安全生产、节能减排、质量控制等关键领域。
据了解,去年从全国31个省市50多家申请企业中选择了10个双跨平台。随着过去两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实体开始布局平台,大型制造企业开始孵化独立公司建设和运营平台,面对特定的产业集群也出现了一批平台公司,田洪川表示,相信今年申请双跨平台的企业数量将增加。
编辑微信号:pluto666666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扫码免费用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